•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双随机、一公开

沈阳“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快处置

(2023-10-16)

  沈阳市司法局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多措并举推动“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提质增效作为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强化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市2669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共收集信息线索9.1万条,开展宣传教育4.2万次,解答法律咨询10.4万次,化解矛盾纠纷9.8万件。

  “村里的评理说事点还真管用,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近日,新民市居民蔡大爷逢人就说评理说事点好。原来,他与邻居因农田改造发生纠纷,两家人还差点为此大打出手。评理说事员闻讯后,立即到两家进行调解,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在“春风化雨”的调解中被及时就地化解。

  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群众把问题晒在阳光下、心结摊在桌面上。

  “说事点”说话有地方

  近日,沈河区喜勤里社区居民王女士家下水管严重堵塞,如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得挖邻居武先生家车库地面,两家始终未达成共识,双方因此心存芥蒂。

  社区评理说事员、“零纠纷”工作室下沉人员先后邀请两人来到社区协调,最终武先生同意将地面刨开,但要求尽最大努力修复好,并帮助将车库存放的东西搬出和搬入。王女士当场表示同意,并提出趁机会重新改道单独走管全部换新的,这样就不会给邻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了,两人在调解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实践中,沈阳市践行“两邻”理念,确立“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的目标导向,全市评理说事点平台积极承接“零纠纷”建设,整合评理说事点的空间资源,建立2548个“零纠纷”工作室,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近3.3万件,有效提升评理说事质效。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市以“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市县(区)人民调解中心”为支撑,建成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2670个,建成率100%。同时,开通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转接功能,将符合调解的案件分流到各级平台和评理说事员,有效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快处置。

  “说事点”诉求有回应

  前不久,辽中区居民王阿姨老伴去世,留有一套房产,为了防止日后发生纠纷,王阿姨便和4个儿女来到“法治超市”享受了一次律师法律答疑服务,最终对房产分割达成一致。

  辽中区蒲西街道兴工社区建成沈阳市首家“法治超市”,“法治超市”通过调研式“进货”、陈列式“上架”、个性式“挑选”、清单式“结算”, 为辖区群众提供“一站式”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便民公证服务平台。

  “法治超市”仅仅是沈阳市加快评理说事点提质增效的一个亮点,工作中,沈阳市构建“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评理说事点有效对接、时时联动。苏家屯区依托评理说事探索基层初访案件分类治理,形成初访接待“黄金七天”工作经验;沈河区升级评理说事点为评理说事合议庭,推进评理说事小平台发挥社会治理大作用。

  “说事点”有事能解决

  “我自己花钱给园区新添置几瓶花草可不可以?”“老小区的车子越来越多,能不能把小区里的一块公共绿地改成停车场?”类似这些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会在评理说事点里议一议。

  培育“创新特色”也是沈阳市评理说事点探索的一个亮点。

  让评理说事点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事能解决,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沈阳市引导基层认真践行“两邻”理念,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机制创新带动评理说事形成辐射效应。沈河区建立“人大代表直通车”“信访代理事项服务站”的评理说事新模式;浑南区利用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建立“网格+评理说事”的工作模式等,群众来到评理说事点,反映社情民意问题、矛盾纠纷及涉法涉诉问题、个人信访案件均可予以解决。

  评理说事点通过实实在在的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共谋实事和传播好事,已经成为百姓心声的倾诉点、社情民意的汇聚点、矛盾纠纷的调处点、干群关系的联系点,公共法律的服务点和文明风尚的传播点,不断赢得广大居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使社区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