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决策部署

沈阳市司法局依法治市红利普惠民生

(2022-1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一体推进法治沈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立法步伐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明显优化,为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公平正义、做好疫情防控保驾护航。十年来,全市依法治市工作取得突出成绩: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代表省里参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并圆满完成国家考核评估任务。2020、2021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两年获评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并在办理建筑许可、执行合同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普法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三连冠”,14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份向沈城百姓交出的十年答卷,让依法治市红利真正普惠民生。

  解放思想 立法执法着眼民生

“电子烟同样有害健康,建议将电子烟也纳入控烟范围。”“老百姓等候公交车的站牌区域应该禁烟,这样才能更好保护市民的健康。”……在《沈阳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过程中,收到许多公众反馈意见,其中很多合理建议被采纳。

  为提高《条例》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市司法局全程介入起草过程,多次召开立法论证会,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和立法专家意见建议,对《条例》进行论证和完善。2021年10月1日,《沈阳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

  针对全市“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部署的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突破要求,市司法局抓住发展机遇,着眼民生领域,在立法质量、执法效力上勇于创新方法、打造特色亮点,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切实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而让执法有创新、有温度。先后出台《沈阳市政府规章立法听证办法》等5项制度,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0家、选聘立法咨询专家20名,有效拓展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同时,围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耕地保护等重点任务,向市人大提报《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24件,其中制定13件、修改6件、废止5件,出台《沈阳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24件。

  近两年来,全市对现行有效文件依法清理3次,废止和失效1187件、修改23件,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认真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近年来,共审查政府法律事务1136项,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法律事务914件、出具法律意见1844份。

  着眼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示2.2万项行政执法事项、2.3万名行政执法人员基础信息,配备1.5万部执法记录设备,细化、量化行政裁量基准37.6万阶次,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在2021年4月出台《沈阳市全领域包容免罚清单》,涵盖范围、涉及领域、免罚数量均处全国第一,当年就免罚个人33万余人次、企业845家,合计免罚金额4100万余元。

  注重实效 法治营商紧盯民生

  前不久,市民孙女士来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打开手机登录沈阳政务服务App,依据页面提示生成打证码,并通过自助打证机打印很快拿到不动产权证打印件。

  “以往,我们办理不动产权证得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现场办理,要填写申请表、复印材料、提交相关要件等。现在,办理不动产权证真是太方便了!”孙女士满意地说。

  让孙女士连连称赞的是我市为提高企业群众办事效率,整合医保、防疫、支付等十几项功能施行“一码通城”带来的新气象。目前,实际网办率已达到94.2%,“一件事”服务场景数量达到700余个。

  “浑南会客厅”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也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模式将15个职能部门的25枚审批用章全部封存,实现一个机构、一枚印章统管审批事项,企业群众办理各种证照和许可更加方便快捷。

  这些,都是全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盯民生的生动实例。

  实践中,还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000余项,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控制在40个工作日以内;500多项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实现全覆盖,审批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同时,有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市场监管机制和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常态化、领域全覆盖;自主开发食品药品网格化智慧监管执法平台,制定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8个统一制式检查模块,形成运行体系闭环。

  同时,在保障市场主体活动中,对《沈阳市稳定市场主体若干政策措施》等1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核,新制定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率100%;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1300余件政策措施开展清理,纳入“政策措施库”1000余件;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1.6万个问题。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速裁+快审+精审”工作机制,案件审理平均时限压缩至30天左右。

  在依法推进破产重整工作中,探索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机制,建设“破产事务窗口”和“破产审判信息平台”。近年来,审结破产案件990件,通过司法重整化解债务1095亿元,盘活资产和新增投资425亿元。“辉山乳业”司法重整及挽救83家关联企业系列案件,入选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被国际法律评级机构评选为亚洲最佳案例。

  创新载体 法律服务对接民生为

  适应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沈阳市2600余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城乡,“12348”热线平台接线能力省内率先达到10万+,接通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提升法律援助覆盖面和便捷度,27项特殊群体和特定事项纳入免于核查经济状况范围。

  全市14个产业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今年继续向企业密集的商务楼宇延伸。

  相继成立17家“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覆盖服务企业7500余家,解决企业法律诉求400余项,获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

  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王老先生,就是法律援助的受益者。王老先生在去年5月被车撞伤卧病在床,沈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求助后,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帮他打赢了官司,挽回6万余元经济损失。

  食用濒危大白鲨是否违法?父母服过刑影响孩子考公务员吗?面对网络暴力如何用法律应对……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沈阳市司法局开设的普法抖音号上享受普法服务。目前这个抖音号已累计发布普法短视频600余期,总播放量破1亿次,在中国长安网政务抖音号司法榜单中名列前茅,2021年获得抖音平台年度大奖。

  创新普法载体,也是对接民生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市司法局打造6台次“法治号”沈阳普法公交,让普法工作动起来活起来。采取线上、线下、实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民法典,今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期间,共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千余场。深入落实律师以案释法制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沈阳律师“金话筒”大赛,累计共有37名沈阳律师入选央视《法律讲堂》节目主讲人储备库,创造了以案释法“沈阳模式”。

  精准施策 法治保障惠及民生

  6月15日,苏家屯区陈相街道村民赵某因自家耕地被侵占,来到村里的“评理说事点”唠一唠。

  评理说事员通过土地台账确定赵某家耕地位置及界限,法、理、情并用,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帮助赵某快速解决纠纷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目前沈阳共有263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共化解矛盾纠纷累计4.8万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8万余次。此外,全市共建成人民调解中心14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651个,市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4个,个人调解室27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3455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成功率达99.78%。

  目前,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在沈阳正高效运行。

  在深化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繁简分流机制改革中,沈阳市还设立全市司法调解指导中心和各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与95个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将104家基层组织纳入线上解纷平台,2021年诉前化解纠纷52000余件,调解案件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法院排名第4位。

  拟稿人:李长生 张馨之 审核人:李戬